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、頻率高、能量高的射線。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或分子里面電離(ionize)出至少一個電子。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
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,其種類很多,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、β粒子、質子,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、γ射線。
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、頻率高、能量高的射線(粒子或波的雙重形式)。輻射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,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或分子里面電離(ionize)出至少一個電子。反之,非電離輻射則不行。電離能力,決定于射線(粒子或波)所帶的能量,而不是射線的數(shù)量。如果射線沒有帶有足夠電離能量的話,大量的射線并不能夠導致電離。
電離輻射(如X線,中子,質子,α或β粒子,γ射線)可直接或通過繼發(fā)反應損害組織.大劑量輻射可在數(shù)天內產(chǎn)生可見的身體效應.小劑量所致的DNA變化可使被照射者產(chǎn)生慢性疾病,使他們的后代發(fā)生遺傳學缺陷.損傷程度與細胞的愈合或死亡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. 有害的電離輻射源包括用于診斷和治療的高能X線,鐳和其他天然放射性物質(如氡),核反應堆,回旋加速器,直線加速器,可變梯度同步加速器,用于治療癌腫的密封的鈷和銫以及大量用于醫(yī)學和工業(yè)的人工產(chǎn)生的放射性物質.
從反應堆意外地泄漏大量輻射的事故已有數(shù)次,例如,最廣為人知的1979年發(fā)生于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的事故和1986年發(fā)生在烏克蘭切爾諾貝利事故.后者導致30多人死亡和很多放射損傷;大部分東歐及部分西歐地區(qū),亞洲和美國都能測到顯著的放射性.
常用的測量單位是倫琴,戈瑞(Gy)和希沃特(Sv).倫琴(R)是空氣中x或γ電離輻射的計量單位,戈瑞是被各組織或物質吸收的能量計量單位,它可應用于各類輻射.R和厘戈瑞(cGy)基本上是相等的.在說明生物學效應時,Sv與經(jīng)質量因子校正的Gy相等.因為對一定量的能量而言,不同類型的輻射可產(chǎn)生不同的生物學效應;例如,中子有較大的效應.對X和γ輻射,Sv與Gy相等.在現(xiàn)代術語中Gy和Sv已替代拉德(rad)和雷姆(rem),Gy=100rad,Sv=100rem.在非專業(yè)刊物中常常將輻射分為低水平輻射(0.2~0.3Gy)和高水平輻射(>0.3Gy).而醫(yī)學劑量一般為<0.05Gy,而且常常<0.01Gy.地球及其大氣的本底放射活性水平很低,而不能測知其效應(表278-1).
身體或遺傳的效應取決于幾種因素,包括總劑量和劑量率(放射劑量/單位時間).隨著總劑量或劑量率的增加,可測到效應的可能性也增加.單劑快速照射幾個Gy后很容易觀察到明顯的生物效應;但若在數(shù)周或數(shù)月內給相同劑量的Gy,則可被機體耐受而且可測到的急性效應很小.
放射效應還取決于被照射的身體面積,全身1次吸收2Gy不致死;但當整體劑量達到4.5Gy時,死亡率約為50%(LD50);而在很短時間內所給整體劑量>6Gy時,幾乎肯定致死.相反,若長時間內給小區(qū)域組織(如癌腫治療)照射數(shù)10Gy,則仍可耐受.
在機體內的劑量分布也很重要,一般細胞轉化越快,對輻射的敏感性越大.淋巴細胞最敏感,其他依次為性腺,增殖的骨髓細胞,腸上皮細胞,表皮,肝細胞,肺泡和膽道上皮細胞,腎上皮細胞,內皮細胞(胸膜和腹膜),神經(jīng)細胞,骨細胞和肌肉及結締組織.放射治療時,敏感區(qū)域(如腸,骨髓)
檢索范圍: |
關 鍵 字: |